三、琴谱。
琴谱,我讲点重点的观点,我喜欢讲我观点的时候把我不同意的观点也告诉大家。我们的琴谱是文字谱,转变为减字谱。这就是文字谱,现在不在中国,在日本正仓院。一个音由14个汉字组成。减字谱,就是在座的朋友绝大多数都用的谱子。减字谱和文字谱一脉相承,只不过形式有些简略。所以说,古人对于文字谱说,“动乐两行,未成一句”,说减字谱“尤为易晓也”。非常容易看,也非常明白,但是共同特点是,没有直视的音高,直接看出一个音,这个音是do,那个音是re。简谱“1”等于是do,“2”等于是re,这就直视了。五线谱,一个豆芽,一个符杆也能够说出个“do”“re”“mi”,我们这个谱子没有。
当然,要和我这个观点进行辩论的话,我有另外一个观点,谁告诉你们没直视的?我变了三个音一转,要在一秒钟之内完成3—4个步序的转弯,七弦七徽不就是re吗?为什么说没有直视?六弦七徽是so;九徽是me;十徽是re;五弦八徽半是do,这不就是直视嘛。但是各位,具有这个能耐的人真的是有点为难的,所以,还不如直接就告诉你这个音就是do,那个音就是re,但是没有。
对于没有音高直视这个问题,我们一些专家权威在论文里面这样说,古人不标出直视的音高,不标出明确的节奏形态是,“不是不能也,而是不为也”。像这样的观点,我有时候喜欢抬杠的说个两句,不喜欢抬杠的置之不理。我抬杠的语言跟大家说说,我们现在不是有个神九神十吗?2000年前古人老早就能造了,他们不造呀,神九神十算什么呀,像这样还怎么讨论呢?因为事物发展有必然规律的,必然是从简单到复杂,从不完善到完备,这是一种必然。孔子、庄子做的房子高而大、空而旷,坐在芦席上,没有沙发的,现在是有空调,什么什么装璜,那时候我们的装璜、别墅,古人不是不能造,是不愿意造。你说这还用讨论吗?所以,我觉得不行,不是事实,不符合规律。
我们古人就想要把它的音高记的好好的。最早我们的琴谱有徽没有分,两个徽之间还有三个音,比如七徽到八徽,有七徽三、有七徽六、有七徽九。有三个音,那么到底是哪个音呢?最早的古人就写“七八间”、“五六日”,这个“日”就是房间的“间”,七八间就是七徽和八徽之间。古人很聪明,他告诉你了,但是还不精确,而且这个“间”摆在这儿是多余的。因此,到稍后的历史时期,它把房间的间拿掉了,必然邻近的两个徽写在一起,“五六”“七八”“六七”,他不可能五八、五七这样两个徽间隔那么远。这时候由于这个记谱的规则,因此,把这个“日”,房间的间拿掉了。我一看到五六,看到六七,看到七八我就知道在这两个徽当中,可是这当中还有两个不同的音。
这是1400年前《幽兰》谱里面的记谱,它告诉你,这个音是在三徽上面一点点,徽的右边叫“上”,徽的左边叫“下”,它这里边告诉你不同的位置是什么呢?三徽的三分,这个地方怎么办呢?他就告诉你“豆许”,就是一粒豆的距离,而且还给你“许”,就是大概的意思。还好玩呢,“大指缓缓撮上两豆许”,这两粒豆那么大。那我们就提高同学的兴趣,什么豆啊?蚕豆,完了,蚕豆在两徽和三徽之间摆都摆不下呀;那么黄豆,黄豆还有大小呢,东北黄豆还是南方的小黄豆?类似这些,可见古人的用心。各位,我们笑归笑,是很可爱的。可是有一点,古人的聪明才智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?脉搏,一脉就脉出来了,古人了不起,就想跟你说的清清楚楚。
减字谱,这是1425年《神奇秘谱》,这是皇子朱权12年编出来的结果。这就是标准的减字谱。
在座一看就知道,还劳动林黛玉给傻瓜贾宝玉说了好半天,曹雪芹花了四行字,把每个字说了一说,这不过是左上角、右上角、中部和旁部。左上角专门讲左手指名,“大”就是大指;“中”就是中指;右上角就是徽位;中部就是弦一到七;旁部就是勾挑抹剔。我这么讲完大概一分钟还没讲完吧,林黛玉讲了四行字。所以,这样的结构,在有些朋友嘴巴里神乎其神,跟着贾宝玉说“妹妹,这作天书了”,这一“天书”下面的人都被糊弄了,“哎哟,天书啊,你们古琴家真的是神啊,这些东西我们看不懂,你们都看得懂啊”,这是一分钟就讲完的东西还能看不懂吗?
这下面就是续步,就是走音,从这个地方走到什么位置,还要讲吗?这种记谱方法是“犹为意小也”,这就是古人的评论,但是仍然脱离不了它的不足之处,没有直视的音高,没有明确的节拍记录。这是唐末宋初历史阶段。
这是1863年的时候出现的四行谱,这四行谱里有音高,有“工”“尺”,“工”“尺”就是音高,还有一个格子是半拍,这个减字占据两个空格就表示一拍,占据四个空格就表示两拍,这就是古人想尽办法,挖空心思去寻找,怎么样记录音高和节拍。
这是《琴学入门》1864年的,可能在座一些同学还有这个本子,叫做《琴学入门》,它用了“点”“拍”,用了“工”“尺”,“尺”就是现在的mi,“上”就是do。这些固定的唱名再加上点拍,一点就是一拍,一点里有四个减字的话,四个音就是一拍,这是到1931年的《梅庵琴谱》一直延续着的记谱法。这么长的历史阶段,它的记谱法就是寻求弥补原来古谱的不足,要找出音高,找出节拍。
现在我们已经习惯用双行谱。双行谱大家都在用,其实还是想找出音高来,这时候的减字谱成了辅助功能,来辅助简谱和五线谱的音高,五线谱、简谱说明音高,说明节拍,然后它辅助于这个节拍,这个音高在古琴上面是哪里弹的。这个追求的不是完全一样的。我们称之为“五线琴谱”,这是1962年上海音乐学院的古琴小组,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,我当然也是个成员,我们就学了古筝、琵琶,甚至于钢琴和小提琴的某些技法,就是以五线谱为主,上面标出简单的与古筝、二胡相通的一些符号,我教学生教符号,你认识了这叫空弦,二胡空弦就是个小的括号;我们古琴上面这个音是上面标个括号就是空弦,空弦只有七个音,你连七个音都找不到是哪根弦,你还怎么学古琴呢?我标了一根弦,这个括弧,这个括弧七根弦里只有一个,你还找不着吗?所以,这个思维逻辑已经开始走向一般乐器的记谱教学方法了。
1962年,我们都是学生,我才二十出头,我们知识浅陋,不知道,事后再一翻,再一学,1937年王光祈、杨荫浏先生已有原理、设计和我们一模一样,这时候我有两种心情,一种是哎呀,我们年轻不懂事,学问不够;一种庆幸自己,我们竟然和崇拜至极的老前辈的思维是一样的,哎呀,各位,高兴呀。像这样的过程反映了人类的思想规律,记谱的规则是什么?精确、简单、明了,就是这么一个原则。
再往后怎么办呢?我去年发表了一篇文章,全部不用双行谱,不用减字谱,就是废除减字谱,各位,这句话就不大好听了,龚某人在这里大肆雌黄,反传统。听我道来,我没有反传统,我在找出减字谱记谱的规则,我前面讲了,音高的百分之四十几到五十都在七弦上,这是一条原则;第二,减字谱的编排规则其中有两个字很重要“就近”。比如我们找到la,mi在哪里?无非在五弦七徽,无非在六弦七徽九,因为这两个音离手指最近。还有六弦的四徽半,这个手形不对了,10个弹古琴的人不会这样扭着手去找这个mi,现成的mi在这儿不找?古人就是这样就近找着的呀,那我就把这个规则告诉你,再编个练习曲让你知道,这是规则,那你还要减字谱干吗呢?
沧海一声笑,因为告诉你这三个音是走音,是一条弧线,la-so-mi,这么一弧当然在一条线上了,弧线还能跳过别的弦上吗?那么因此,re不在弧线之中,第四个是re,怎么办?无非是两种,弹一声,无非是掐起,还要怎么教你?你还能用别的手法弹出个re吗?因此,我只要标la-so-mi-re这四个音给你,你必然找到这个。如果上面没有弧线呢?(演示)这也可以,叫竖式音阶,我刚才叫横式音阶。la-so-mi-re,横式音阶是弧线下面三个音,最后第五个音do在哪里啊?就近啊。就近就在六弦十徽,我还要写,辛辛苦苦把减字谱都给你标上,把你当成傻瓜,你说说我尊重你还是不尊重你呀?
所以,问题是教学的老师要总结事物的规律,至此才能叫真正的老师,否则依样画葫芦,死脑筋的学法。在赵家珍、陈雷激、章华英很多同学基本上在这个思维逻辑下教学。实际上,教学速度提快了,教学灵活性增加了。我们这种社会重人才不就是重应用吗?这个人才能够灵活地应用原理,这样的人才不是极其难得的吗?所以,我们为什么还要“我们传统啊”“我们是两张琴对弹”“我们是弹一句学一句”,我有时候态度不太友好,你的儿子、女儿为什么上清华?你上私塾不行吗?小村落里弄个老师,三五个学生不就行了吗?所以说,现在社会变了,需要梳理、归纳事物的规则。那么这样说起来,像陈雷激这个同学,今天下午还在这儿,在课堂上没有什么,练《神奇秘谱》练《梅庵琴谱》,不允许看五线谱,不允许看简谱,就是冲着减字谱直接试谱演奏。
我记得这个小伙子,当时真好玩,因为我们减字谱是靠着密密麻麻的,从上面往下看,看了往上一跳,跳了隔了一行错了。那么对不起,老师可以趁此发威了。这样一搞,这些学生在看减字谱的时候速度、能耐我相信超过任何人。所以说,这就是有人说,我否定传统的我的能耐,就是说要否定传统是对传统最了解的人,而不是随随便便,我信口雌黄把这个传统否定掉,不可以。缠小脚,传统啊,你必须把缠小脚对人类身体机能的损害和美学的损坏讲出道理来,你不是随随便便把缠小脚都解开了。这样的话,这些学生,这些人才是对传统最了解的人。
再讲句闲话,汽车,结构原理,设计无人驾驶汽车的人是最了解汽车结构的,因为太复杂了,然后看起来太简单了,看到大树停了,看到人又停了,看到石头停掉了,你看看多简单,连人都不要,但其实是最复杂的。所以,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提出来,最后的记谱法是音谱。我们这儿还有专业学校的同学,为什么?实践需要必然使之,作曲家录个电影,录个电视,配个音,作曲家是不可能给你写出减字谱的,因为他不懂得古琴;第二,它的乐谱也不是前几天就写好了,是今天晚上7点钟进录音棚,马上给你谱子,看按照谱子弹吧,你这个实践能力都没有,怎么能适应社会的需求?而现在音乐院校的一些同学,一些朋友,这个已经基本上不是个问题了。
这个是什么呢?la-so-mi-re-do,这样类似的手法我们给它个专有名词叫做“古琴器乐化”,要有古琴特点,古琴不能够像古筝弹的,不能像二胡拉的,一定要像古琴弹的。当然,这里面话就长了,古琴有很多特有的技法要把它总结出来,来应用。这样的记琴谱的规则来看,从300年左右历史来看,都是遵循了一条简明、明了、简单,一眼看过去就能直视音高和节拍。所以,古人不是不能也,而是不为也。我想用历史实际的存在来说明不是。你们如果说还能够查到网络上的话,还有很多维护减字谱,这个不要音高,不要节拍的观点和理论我就不多说了。各位,这是前面讲的三个部分。